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元帅排名

ysladmin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元帅排名       元帅排名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元帅排名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1.开国元帅的排名2.中国历史上十大将军(元帅)是谁?

元帅排名

       元帅排名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元帅排名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开国元帅的排名

2.中国历史上十大将军(元帅)是谁?

元帅排名

开国元帅的排名

       开国元帅的排名

       在新中国10大开国元帅中,朱德、彭德怀以及林彪是开国元帅的“前三甲”,之后第4位是刘伯承,第5位是贺龙,第6位是新四军唯一的元帅陈毅。而这几位元帅的排名都是有章法的,含军功、资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朱德、彭德怀和林彪

       其中朱德元帅排在第一毫无争议,他身上有两个光环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第一元帅。其一是他作为工农红军之父的身份,其二是他是十大元帅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在第一点上涉及到三河坝分兵这一历史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朱德元帅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带领的800起义军后来上了井冈山,成为了最早的工农红军。

       在第二点上,朱德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在1909年时朱德就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反清运动。后来1911年10月朱德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革命战斗——重九起义,带着部队打进了当地总督衙门。可以说朱德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他的资历在我军中,无人能出其右。

       彭德怀排在第二也不难理解,资历加上军功奠定了他的地位。在资历上彭德怀最早参加湘军,后来到1928年参加了平江起义,参与了工农红军建军。在军功上彭德怀带着志愿军抗美援朝,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对外战争。

       至于林彪,他作为10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能排在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功。毕竟林彪和彭德怀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并且林彪率领的4野从中国最北方一路打到了最南方,可谓是战功赫赫。因为军功的缘故,林彪在1951年时在解放军内的职务非常高,担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个职务奠定了其“共和国第三元帅”的地位。当然林彪能排在第三元帅,很大程度上也和其堂兄林育英有关系。林育英在1935年时劝服了张国焘北上,避免了工农红军走向彻底分裂。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物,在党内有极高的地位。从1930年林彪开始担任红四军军长,之后的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途中,林彪都有赫赫战功。再加上其堂兄林育英的贡献,直接将其地位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贺龙

       贺龙元帅排在第五,除战功外主要和其资历、“带资进组”有关。在资历上贺龙参加过北伐战争,是一个从南昌起义之前,就已经在参加革命的革命者。至于带资进组,和南昌起义的部队组成有关。南昌起义共有约2万人参与了战斗,其中贺龙带领的第20军就下辖约7000人,占据了起义部队的约3分之1。所以贺龙在工农红军的建军阶段,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他的第20军,南昌起义中我军的实力要下降几乎一半。并且贺龙还是当时民间社团——哥老会的高层人员,是袍哥大佬。这一身份为工农红军在早期发展阶段带来了很大便利,贺龙常常利用这一身份拉着一个村子的人闹革命。

       刘伯承和陈毅

       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刘伯承和陈毅,之所以这么排和其资历以及出身有关。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朱德的资历最老,其次就是刘伯承了。除了没参加辛亥革命外,刘伯承几乎参加了中国后续的每一次重大革命事件。从1915年的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到1917年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战争,再到后来的南昌起义,刘伯承均有参与。

       陈毅和刘伯承的资历比就差远了。和朱德、刘伯承这种走“暴力革命”路线的人不同,陈毅走的是学生运动路线。1921年时,陈毅最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参加了“拒款运动”,抵制北洋政府以中国采矿权、筑路权为抵押从法国贷款。后来到1923年陈毅加入了中国***,才算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并且陈毅未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爆发前他人在武汉。在中国***谋划南昌起义的时候,陈毅接到了命令,要求他赶紧前往南昌参加这次起义活动。随后陈毅赶紧上了去南昌的船,结果他刚上船南昌起义就爆发了。等陈毅进入南昌城后,起义军已经离开了城区,城内正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陈毅在南昌城内找队伍,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得知队伍已经出城后,他也立马出城去追队伍,最终在南昌起义爆发6天后,于抚州一带追上了起义军。这时候的起义军非常缺人,像陈毅这种在法国留过学的高材生,肯定是要吸收进队伍的,所以当陈毅要求加入队伍时,他也是直接被任命到第11军第25师第73团当团政治指导员。

       在战功上,刘伯承也要更大一些。刘伯承可以说是撑起了中国西南解放的半边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谓是插在国民党心脏附近的一颗钉子。

       并且刘邓大军能在严重缺乏群众基础和物资的大别山生存下来,已经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能力。

       当然除了战功和资历外,刘伯承排名在陈毅前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两人的出身,前者出身八路军,后者出身新四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都是中共领导下的部队,但八路军算是主力,新四军算是“偏师”。

       诚然,新四军的抗日环境比八路军艰苦很多,但不管是军队规模还是抗日效果,新四军都要差很多。此外在工农红军被国民党“收编”时,八路军是“路军”(虽然编制很快就被蒋介石改为了第18集团军),新四军是“军”,编制比八路军低了一级。所以后续八路军和新四军合并时,新四军的地位要差一些,这也就导致新四军出身的军官地位不怎么高。

中国历史上十大将军(元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排名如下:1朱德、2彭德怀、3林彪、4刘伯承、5贺龙、6陈毅、7罗荣桓、8徐向前、9聂荣臻、10叶剑英。

       十大将军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官方排名: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

       王建安(1956年1月25日授予) 李聚奎(1958年4月补授)

       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上将均已不在人世,最后一个开国上将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106岁。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林彪、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刘伯承、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十大将军

       粟裕(1907-1984)

        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树声 (1905-1974)

        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正当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许光达(1908-1969)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一九三二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一九三七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0 师独立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庚(1903-1961)

        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一九二六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奖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罗瑞卿(1906-1978)

        四川省南充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四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汉委员,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整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张云逸(1892-1974)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香港做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二九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 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肖劲光 ()

        湖南省长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一九二四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七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一九三零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斯,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区政治委员,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红十一军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参谋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评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海东(1900-1970)

        湖北省黄陂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师、第二十七师师长,红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红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九届中央委员。

       黄克诚 (1892-1974)

        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代战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书记。

       谭政(1892-1974)

        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好了,关于“元帅排名”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元帅排名”,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