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莆_莆田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莆_莆田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莆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1.莆田为什么老是念成第三声2.莆田怎么读3.潮汕莆田渊源的“莆”与莆田4.莆田名字的由来5.莆田拼音莆田为什么老是念

莆_莆田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莆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莆田为什么老是念成第三声

2.莆田怎么读

3.潮汕莆田渊源的“莆”与莆田

4.莆田名字的由来

5.莆田拼音

莆_莆田

莆田为什么老是念成第三声

       莆田为什么老是念成第三声,有三种原因:受方言影响、入乡随俗、人云亦云。

一、受方言影响

       莆田人用莆田话说“莆田”两个字时,我们不难发现,“莆”字也比较接近第三声,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用普通话念“莆”字时,也自然而然地靠近第三声。

二、入乡随俗

       有些人一开始是念第二声的,可是来到莆田生活后,发现这儿的人都念第三声,于是自己也渐渐变而不自知了。

三、人云亦云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多音字、通假字、古音数不胜数,很多人在没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听到别人念第二声自己就念第二声,听到别人念第三声,自己也就变成第三声,其实,究竟怎么念,自己也不确定。

莆田地名来历的传说

       莆田地名来历的传说,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不过大多与“蒲草”、“沉浮”相关,也与其发音有关联。

       一说是:莆田远古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莆田东海三面,原是陆地,一次大地震,这片陆地沉没于大海之中,此海域名“七州洋”,把莆田地壳板块从海底挤出水面,所以民间相传“沉七州,浮莆田”。

       二说是:由于莆田这块地刚露海面时,大面积是沼泽地,长满“蒲草”,所以当时叫“蒲田”。据说北方移民进入蒲田定居,人类不断开发,由沼泽地逐渐变成田,人们把“蒲”字三点水去掉,写成今天无水的“莆田”。

       三说是:“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浮”的方言读pú,和汉语“莆”(pú)同音,感觉这里面有关联。

       以上内容参考:微信公号-社科普及莆田人,这个字别再读错啦

莆田怎么读

       莆字五笔编码是:AGEY,其为三级简码,输入AGE即可。

       莆的拆分:

       第一个字根是“艹”在A键上;

       第二个字根是“一”在G键上;

       第三个字根是“月”在E键上;

       第四个字根是“丨”在H键上;

       最后个字根是“丶”在Y键上;

       五笔输入法,每一个字的编码,最多有四个,当多于四个时,取第一、第二、第三和最后一个字根。

潮汕莆田渊源的“莆”与莆田

       莆田的读法是pú tián。

       这指的是莆田市,古称“兴化”,又称“荔城”、“莆阳”、“兴安”、“莆仙”,福建省辖地级市,位居福建省沿海中部。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莆田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

当地名称由来

       因历史上莆田平原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先民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别名莆仙,因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莆仙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出现而得名。

       别名荔城,因古时盛种荔枝而得名。又称兴化,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而得名。还称莆阳,因北面是众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于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兴安”之称,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兴化军为兴安州而得名。

       “蒲田”二字,后代几乎都是写作“莆田”。改写原因有多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莆田古时为海,后升为平原,因蒲草丛生,水患频仍,农田难以耕作,所以“蒲”字删去三点水写为“莆”;另一种解释是“莆”“蒲”二字古籍中本来就通用,写作“莆”只是更简易罢了。

       当然还有其他解释,如认为黄石旧时称为莆田里,“莆田”只是置县时最初治所在莆田里的缘故。但不管怎样,莆田的命名与海有关、与“蒲”有关,也与“田”有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莆田市

莆田名字的由来

       潮州的古地名,曾带许多“莆”字,尤其在原海阳县(今潮安),有东莆都、上莆都、外莆都。据《府志》所记,在清初,东莆都统谢伞、沙溪、山兜、山后4村。上莆都管山莆、横陇、彩塘、冷头、下尾沈5村。还有外莆都,自明代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划归澄海,分为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三都。上外莆辖南界、东林、横陇。中外莆辖内外陇、华富、官湖、西山。下外莆辖辟望、冠陇、龙田、上窖、下窖。这外莆三都,如今是澄海上华镇和澄城3个街道。还有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区)的韩莆都,统太平滩等6乡。

       众多地名带“莆”字,分明和潮汕移民史有关。“莆”是海边一种草。潮汕先民多数自中原辗转南下,大部分集中福建莆田这一滨海地带,居住时间从少则200多年,多则1300多年不等,成为“河洛人”;然后再陆续移居粤东,成为潮人。明代状元林大钦,人称“东莆先生”,便因其先祖自莆田移居海阳县东莆都(金石)仙都村。大部分潮人的祖先都沿着这条漫长曲折的道路走来。定居潮地之后,为新村庄命名仍带上“莆”字,反映他们对故土的眷恋,对昔日乡亲的念念不忘。潮阳练江边,有一个“湄州村”(贵屿),也是先民们取自莆田地名的。

       莆田在福建东部沿海,南朝时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说,当年莆田人是听过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她的历史,比我们潮州绝大部分县的历史都要长。尽管面积不是很大(今天她和仙游县合称莆田市,面积便大得多)。

       今天,许多带“莆”字的地名已消失了,但潮汕的不少祠堂,在门联或匾额上,仍喜欢写上“莆田分派”的字样,生怕子孙把这一点忘了。妈祖林默,宋朝莆田县湄洲人,未嫁,飞升成圣。有些潮汕人称她为“姑妈”,这是族亲之间才有称谓。此外,潮汕人对妈祖的崇拜,除了信仰之外,与潮人这一历史渊源多少也有些关系。

莆田拼音

       莆田名字的由来:“蒲田”二字,后代几乎都是写作“莆田”。改写原因很多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莆田这个地方在古时是一片大海,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逐渐形成平原,但其地蒲草从生,水患频繁,农田难以耕作,所以将“蒲”字删去三点水写为“莆”。

       另一种解释是“莆”“蒲”二字古籍中本来就通用,写作“莆”只是更简易罢了。当然还有其他解释,如认为黄石旧时称为莆田里,“莆田”只是置县时最初治所在莆田里的缘故。但不管怎样,莆田的命名与海有关、与“蒲”有关,也与“田”有关。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份为8个专区及福州、厦门两市。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区更名为晋江专区。至1970年5月,莆、仙两县隶属不变。

       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机关从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厢。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闽清、福清、平潭、长乐、闽侯、永泰8县。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原辖属的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莆田拼音是pú tián。

       莆田拼音是pú tián。莆田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福建省辖地级市,位居闽中。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现辖四区一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

       莆田历史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福厦铁路、永莆铁路贯穿全境,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投入使用;福厦高速、沈海复线、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两纵两横”格局。

气候特征: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全市绝大部份土地,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本市气候的一个特征。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

       全市常见的大风有两种。一种是由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引起的东北大风,风力一般为6至8级,最大达10级以上。沿海风力通常比内陆风力大3或4级,海岛地区每年6级以上的大风约在150天左右。另一种是由台风侵袭而引起的大风,每年平均有4至8次,最多的年份多达11次。台风每年大多出现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

       强台风正面袭击时往往伴有暴雨,易造成风灾水患,但往往也能为沿海地区解除旱情,为内陆山区的植被和农作物补给水份。

       好了,今天关于“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