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_守株待兔造句补牢的故事和道理

ysladmin 2024-05-09 人已围观

简介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_守株待兔造句补牢的故事和道理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_守株待兔造句补牢的故事和道理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急求常用成语解释并造句 80个

2.暗暗惊叹、恍然大悟、提弓引箭、得意洋洋、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装腔作势、咕咚咕咚、造句。

3.怎么样用“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画蛇添足”中的任意四个写一段话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_守株待兔造句补牢的故事和道理

急求常用成语解释并造句 80个

       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8.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9.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 争先恐后: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 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 波澜壮阔: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 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 举世闻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 攻无不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4. 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5.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6.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28. 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29. 理直气壮: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 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31. 同心协力: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32. 开卷有益: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33. 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34. 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35. 心惊肉跳:惊:惊慌。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36. 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37. 大名鼎鼎: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38. 人声鼎沸: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39. 车水马龙: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40. 摩肩接踵: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41. 熙熙攘攘: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42. 一丝不苟: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3. 惟妙惟肖:妙:好。肖:想像。《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44. 郑人买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45. 自相矛盾: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46. 了如指掌: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47. 不动声色: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8. 若无其事: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49. 无与伦比:

       50. 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商店星罗棋布,热闹非凡。

       51. 美不胜收:景区里的石雕美不胜收。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成语知识二]: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成语知识三]:近义成语辨析

       1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 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 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 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7 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8 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9 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12 色厉内茬 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13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14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 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化为乌有 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16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7 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8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9 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20 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1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22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23 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二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25 大海捞针 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暗暗惊叹、恍然大悟、提弓引箭、得意洋洋、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装腔作势、咕咚咕咚、造句。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有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1、郑人买履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

       

2、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3、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4、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5、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

       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怎么样用“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画蛇添足”中的任意四个写一段话

       1. 跟着他猛地恍然大悟啦。

       2. 最后,他似乎恍然大悟。

       3. 好长时间她才恍然大悟。

       4. 她总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5. 你会对仿生学的重要性恍然大悟。

       6. 伯莎恍然大悟,她与生活亦未绝缘。

       7. 裘忽地恍然大悟。

       8. 你就会对仿生学的重要性恍然大悟。

       9. 好长时间她才对我的意思恍然大悟。

       1. 露丝因得到奖品而得意洋洋。

       2. 莎莉却照旧得意洋洋地谈下去。

       3. 朗斯达夫得意洋洋。

       4. 他得意洋洋地转动着水汪汪的斗鸡眼。

       5. 她们可以收敛一下那副得意洋洋的神态。

       6. 她走过我身边,得意洋洋地瞟了我一眼。

       7. 她结束了发言,得意洋洋地把它掏了出来。

       8. 赫斯渥看了信,不觉得意洋洋地笑了出来。

       9. 心里那么得意洋洋,我几乎连觉都睡不着。

       10. 她向弗农德默斯特得意洋洋地盯了一眼。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编辑本段]原文(2)

        郑人有欲(想要)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通“座”,座位)。至之市,而忘操(携带)之。已得履,乃(才)曰:“吾忘持(拿)度。”反(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集市散了),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宁可)信度,无(不要)自信也。”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编辑本段]寓意

        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编辑本段]理论点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编辑本段]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编辑本段]用 法

        主谓式句型

        用作定语或状语

        是含贬义成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板(搬)教条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编辑本段]反义词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编辑本段]典故

        此文言文为 寓言

        从郑国来的寓言。

       [编辑本段]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且——将要。

        置——购买。

        先自度其足: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

        吾忘持度、宁信度: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

        至——等到。

        之——到。

        操——拿,携带。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及——到,等到。

        罢——结束,停止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最终

        宁——宁可

       [编辑本段]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编辑本段]疑问?郑人买履,郑人是谁呢?

        ■郑人买履,嘲笑郑人的经典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郑人买鞋,到了集市忘了带事先量好的尺寸,回家去拿,返回时集市已散,结果鞋没买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脚试穿,他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韩非子是拿寓言来讲道理,但为什么偏偏与郑人(今属河南)过不去?他完全可以说“从前有个人想买鞋”,不需要点明这个笨蛋的里籍。韩非子绝非等闲之辈,他在这里眼睁睁地说“郑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如果韩非子在这里明确使用“郑人”是出于故意,那要么“郑人”在当时就是被人们嘲讽的最佳对象,郑人就是笨蛋的代名词,要么就是他个人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韩非子的话错了,因为在当时,集市上是不允许穿鞋的,也就是说,鞋掉了也只能走到外面换上

        ■郑人逃暑,为什么笨必称郑

        这个故事出自《苻子》,也上过中学课本。随手从网上找一段白话文:

        郑国有个人(文言文就是郑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像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面。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苻子》的作者苻朗是前秦人,但他的书中大多是先秦故事。本则故事中,又一个不幸的郑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看来不像是韩非子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更像是郑人天生就有点问题。

        ■郑人爱鱼,郑人成了符号

        郑人爱鱼出自明初学者宋濂的一则寓言,用白话文表述大意是这样: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放了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弄到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上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郑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以江为活命之所,像这样呆在一勺水中,遇上一个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的人,鱼不腐烂的少啊!”郑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人者才感到后悔。

        这则寓言出于明代,从宋濂的生平为人来看,他对河南人绝无偏见,而寓言中之所以使用郑人完全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郑人就是一个寓言角色,就好像狐狸代表狡猾,狮子代表凶残,郑人嘛,当然就是代表笨。

        ■为什么要跟郑人过不去

        为什么很多古代笑话中郑人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抛开时代较晚的郑人爱鱼来看,前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批评拘泥不化的人,郑人买履是郑人拘泥于鞋的尺码,郑人逃暑是郑人在晚上拘泥于白天的经验。再看看韩非子中关于“郑人”的其他笑话: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批评的是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

       [编辑本段]教师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七。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本文出现了两个通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坐”同“座”;“反”同“返”。)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2。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 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编辑本段]成语

        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而”郑人买履”是有一定典故,而且有一定的寓意,根据以上成语的定义,可以确定”郑人买履”是成语.

       扩展阅读:

       1.初一上册语文书,八单元,《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开放分类:

       古文

       好了,今天关于“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造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